首页 > 乡村振兴 正文

犊牛疾病和防治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20-06-02 

  张巧娥    教授   宁夏大学

  2020年5月20日

  肺炎的致病因素是环境温度的骤变,预防的办法是做好防寒保温工作,特别是冬季。

  下痢多是由病原菌感染、营养不当、哺乳不当或腹部受凉引起。

  营养不当所引起的下痢应减少难以消化食物的喂量,给牛开食料时,应给其一个缓慢增加的过程。

  哺乳不当所引起的下痢,应减少哺乳次数和哺乳量,并应增饮温开水。

  腹部受凉所引起的下痢,应补饮酸牛奶、温热而浓的红茶 。

  1.肺炎

  ①发病原因

  出生过程中羊水吸入支气管或肺泡内;

  环境卫生条件差,犊牛受寒受风;

  初乳吃得迟或量不足,得不到抗体。

  ②防治措施

  A.对因病而衰弱的牛灌服药物时,不要强行灌服,最好要经鼻或口,用胃导管准确地投药。

  B.以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应用效果较好。还可用头孢类药,并配合应用磺胺药物,同时还可用抗组胺剂和祛痰剂作为补充治疗,配合强心、补液等对症疗法。对重症病例可直接向气管内注入抗生素或消炎剂,或者用喷雾器将抗生素或消炎剂以超微粒子状态与氧气一同让牛吸入,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C.对于真菌性肺炎要给予抗真菌性抗生素,用喷雾器吸入法可收到显著效果。

  D.轻度异物性肺炎,可用大量抗生素,配合使用毛果芸香碱,疗效更好。

  2.下痢

  犊牛下痢是一种发病率高、病因复杂、难以治愈、死亡率高的疾病。临床症状为伴有腹泻症状的胃肠炎、全身中毒和机体脱水。

  ①发病原因

  中毒性下痢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特别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危害最大。也有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感染而群发。

  单纯性下痢大部分是由于母牛营养不良,犊牛饲养管理不当,或消化器官发育不健全而引起的。发病以1月龄以内的为最多。初乳喂量不足、饥饱不均,吃凉奶、变质奶,饲养员不固定,外界环境突变都可使犊牛抵抗力降低,成为发病诱因。另外,母乳过浓、气温突变、卫生条件差等都易引发本病的发生。犊牛下痢多发于集约化饲养的犊牛群中。

  ②预防措施

  A.犊牛出生1小时内必须喂初乳,初乳量可稍大,连喂3~5天以便获得免疫抗体。

  B.坚持“四定”“四看”“二严”。四定:喂奶时定温、定时、定量、定饲养员;四看:看食欲、精神、粪便、天气变化;二严:严格消毒、严禁饲喂变质牛奶。

  C.要保持犊牛舍清洁、通风、干燥,牛床、牛栏、运动场应定期用2%火碱水冲刷,褥草应勤换,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D.对妊娠期母牛注射用当地流行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株制成的菌苗。发病严重的地区,应考虑给妊娠母牛注射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疫苗。

  ③治疗方法

  A.对发病的犊牛要立即隔离进行治疗,加强护理。

  B.治疗原则:治胃整肠、消炎解毒,止泻、防止脱水、强心止痛等。如病因明确时,首先应排除病因。

  C.对单纯性下痢,先按消化不良治疗,用乳酶生、酵母片等内服,2次/天,用1~2天。中药口服:如黄连素片(盐酸小檗碱片),5~10片/次,2次/天,用1~2天。

  D.对中毒性下痢,杀菌消炎应贯彻于全过程,也适于各种胃肠炎。抗生素类内服:磺胺脒1克、碳酸氢钠0.5克/次,灌服。2次/天,其他可选药物:氟哌酸,氧氟沙星等。注射药: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用药3~6天。

  E.对下痢脱水严重牛犊,脱水和自体中毒常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因素,要合理补液和解毒。补液用药应根据脱水的性质选用:5%葡萄糖、0.9%氯化钠溶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盐水等;用量应根据脱水程度确定,500~1000毫升/次,1~2次/天。

  (3)脐带炎

  ①发病原因

  一般出生时脐带未消毒或消毒不严,致使脐带感染细菌而发炎。饲养管理不当,外界环境不良,如运动场潮湿、泥泞,褥草更换不及时,卫生条件较差,也会导致脐带感染发炎。

  ②预防措施

  做好脐带的处理并严格消毒,犊牛正常呼吸后,距腹部8~10厘米处剪断脐带(最好用手按位置撕断),消毒(用7%的碘酊浸泡断端脐带15秒)、结扎。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运动场应经常消毒,褥草每天更换。新生犊牛应单栏饲养,避免犊牛相互吮吸。

  ③治疗方法

  如及时治疗,一般愈后良好。值得注意的是,犊牛脐带炎与脐疝症状较相似,要注意区别,严防误诊。

  A.局部治疗

  初期可用1%~2%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局部清洗,并用7%碘酊涂擦。患部周围肿胀,可用青霉素60万~80万单位分点注射;已形成脓肿时,切开排脓,再用3%的过氧化氢冲洗,内撒布碘胺粉。严重时可用外科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并涂以碘仿乙醚(碘仿1份,乙醚10份)。

  B.全身治疗

  可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治疗,常用青霉素60万~80万单位一次肌内注射,每天注射2次,连注3~5天。如有消化不良症状,可给病牛内服磺胺脒、苏打粉各6克,酵母片或健胃片5~10片,每天服2次,连服3天。

  (4)副伤寒

  ①发病原因

  主要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或都柏林沙门氏菌所致。副伤寒病畜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带菌牛的胆囊内长期存有病原体,不断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和饲料而散播本病。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一季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的牛均可感染,但幼年牛较成年牛易感,10~40日龄的犊牛最易感。此外,带菌牛在不良外界条件影响下,也可发生内源性传染。环境污秽潮湿、棚舍拥挤、粪便堆积、饲料不足、管理不善、卫生不良及患其他疾病时,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②预防措施

  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防止犊牛吃污染的垫草或饮污水,牛舍、用具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有条件时犊牛可用活菌苗预防。

  ③治疗方法

  对本病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很多,比较常用的是新霉素。每次治疗不应超过5天,用药最好先选用1种抗生素。当使用一种药无效时,应立即改用其他药物。此外,应同时进行对症治疗。

  测定五项指标,四级评分法系统

  测定体温、是否咳嗽、鼻孔分泌物、眼分泌物、耳朵状况